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医学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同时也受到社会、时代所带来的潮流和压力的影响,中国人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整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左右;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并且,不止是非基督徒才会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基督徒同样也会,甚至就连牧者、教会同工也同样如此。
教会需要学习和了解心理学
对此,在南方某城市教会全职服事的方牧师认为对于教会来说心理学是需要的,但是同时绝不能够完全使用心理学来辅导和帮助信徒。
方牧师介绍说,以前的时候,绝大多数教会都没有触及到心理学这个领域,因此往往当信徒出现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时候,教会往往不知道应当如何应对,教会和牧者对于心理学既不懂,更不会使用,很多牧者只知道上帝的话语,只会讲道,除了讲道之外别的一概不会,心理学对他们来说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陌生事物。因此当遇到信徒出现心理状况的时候,要么就是把所有状况都当作信仰问题来处理——“弟兄(姊妹),你病了,你可不能软弱啊?”,就这样把很多人都给逼死了。明明是人的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但是被教会和牧者逼着非要用信仰的方式来处理和解决。方式方法错了,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解决不了,很多人因此感到非常痛苦。本来出现心理问题就已经很痛苦了,然后被不懂心理学的牧者逼着用错误的方式来解决,这就更加让人痛苦了。最终,有的人心灰意冷的离开教会,也有人选择麻木接受,但是人虽然留下来了,可是“心如已灰之木”,整个人的心灵都麻木了。要么就是牧者谦虚地承认自己不懂心理学,那现在有人出现了心理方面的状况怎么办?当然是让对方到心理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就这样他们选择把心理学这个领域拱手相让。
应当怎么看待原生家庭、“内在医治”?
方牧师相信,我们的心理或者情绪其实是非常真实的,而且情绪也是上帝创造的,既然是被上帝创造的,那么它就一定是有用的。
情绪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她举例说,其中很重要的作用之一那就是情绪是我们可以接收上帝的天线;而且情绪也能够让我们及时感知和观察到自身的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迅速进行调整,因此,情绪完全可以成为上帝很好的“盟友”,成为我们很好的助手。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感觉、一味地钻入到我们的感觉当中的话,那就变成了问题。比如有的人一个劲地挖自己的原生家庭,恨不得往上面一直挖,最好能够挖到祖宗十八代,把他们每个人是做什么的都挖个一清二楚。为什么有人会这么做呢?因为想要知道自己家族的咒诅等究竟是什么。据方牧师所知,有一些教会和信徒会去做类似这样的事情,比如内在医治之类的。
方牧师认为,不是说原生家庭我们不能去讲,不是说通过医治破除咒诅这些我们不能去做,而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去做这些事情的话那就不好了。只是去做这些事情,整的没完没了,却放着更加重要的事情不去做,这样的话可能一辈子活完了结果那些事情都没有搞清楚。舍本逐末,轻重不分,这样就变成了问题。
耶稣把大使命给了门徒,打发门徒们去传福音,“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我们都是耶稣的门徒,我们得到了主颁发的大使命,那么问题来了——请问门徒们什么时候才能够出发呢?要先挖一下他们的原生家庭吗?要先给门徒们进行一下内在医治吗?耶稣难道是在对那些把自己所有问题都整理好了的门徒说这样的话的吗?肯定不是。既然如此,为什么耶稣还要这样说呢?虽然门徒们有问题而且可能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即便如此他们却依然可以出发去践行大使命。
方牧师认为这个问题(使命与生命间的均衡)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究竟要怎么做好平衡?另外一位东牧师说她现在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她认为教会需要关注人们的心灵的健康问题,包括灵性的健康、情绪管理、心理问题等等,教会不能够丢下这些不管,心灵健康其实确实挺重要的,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人看着挺好,但是无论如何他们就是跑不起来,因为想要跑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而如果想要让他们奔跑的话,那么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加以解决。
看见你里面的坚固营垒
方牧师曾经写过一篇名为《看见你里面的坚固营垒》的文章。在这篇文章当中,方牧师写到有时候比如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或者出现怎样的一些事情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在这些事情上面栽跟头,无论如何都跨不过去。别人都能够顺利越过去,但是有的人就是越不过去。我们会发现,有的人一旦遇到一些特定的事情以后,脾气和情绪就会一点就着。有一些事情别人绝对不能触碰,一碰到就会爆炸。我们可以称之为“地雷”或者“雷区”,别人一旦碰到就会爆炸。很多时候甚至就连当事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原因,因此非常痛苦,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别人稍微一碰我们的自我防卫和反击机制就启动了?
类似这样的地方其实就是我们里面的坚固营垒之所在。对于这些我们里面的坚固营垒,我们必须要重视和正视,也必须要能够认出来它们,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必须要奉主耶稣的名跟这些坚固营垒争战并且得胜。可能在这之前,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的坚固营垒究竟是什么,我们更不认为这些坚固营垒原来是罪。但是方牧师说,现在我可以非常明确地说这些坚固营垒其实就是我们的一种罪性或者说就是罪。很多人现在都很会包装自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会说“我有一个问题……”。方牧师说往往当一个人说他有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并不会觉得那就是罪,他只是把那个“问题”当作一个问题而已,完全没有认识到所谓的“问题”的重要性,更不愿意为了这个“问题”而付出代价乃至为之去死。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问题”不仅仅是问题而是罪的时候,他才会愿意为之付上代价乃至于为了胜过罪而为之去死。基督教信仰是什么?当我们愿意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其实就是罪)去死的时候我们就重生了。我们在什么地方去死,我们就会在什么地方重生。
方牧师非常鼓励每一个基督徒认识到自己心里那些不能够触碰的、敏感的坚固营垒。但是认识和看到这些以后,不能够每天没完没了的就只是做这些,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这些事情上面。当然,该宣告的要宣告,该挖掘的可以挖掘,但是最重要的永远都是我们必须要把所有问题都带到主耶稣的面前,这才是真正的出路。比起来发现问题,怎么把问题顺利解决更加重要。
客观看待心理学:既不断然否定,也不全盘照搬
该所城市教会的另外一名全职传道人文牧师说,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心理学只是一种工具。心理学这门学科是从西方世界引进到中国的,而几乎所有的西方文明都是构建在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上的,心理学也是如此。因此,心理学可以适当使用,但是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心理学的弊端之所在。结论是,我们需要学会客观地看待心理学。
文牧师说,他们教会有好几名同工都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想要拿到并且使用心理咨询这个工具。既然是工具,而且还是一个很复杂的工具,那就需要很好地学习怎么使用。在学习心理学系列课程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学习到很多具体的帮助人的方法,这是学习心理学带来的好处之一。但是文牧师个人认为,学习心理学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分辨,提高了自己的分辨力。因为跟世上的人们不一样,我们是带着属灵的认知和基础来学习心理学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属灵的认知就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让我们看得懂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要这么做,然后那个地方又需要那么处理,也能够知道这么做背后的理由究竟是什么。一个拥有话语的人就像是一个拥有高深内功的人一样,虽然有很深的功力但是却不知道应该怎么使用。而心理学就像是外功一样,属于“术”的范畴。我们有了话语,然后又有了心理学,就像一个武林人士把内功跟外功结合在一起就拥有了高深的武艺一样。然后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很好的发现哪些心理学的工具和方法我们是可以使用的。当然也有一些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适用,也有一些我们是可以用但是却不适合一直用下去的。
文牧师强调,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我们一定不能被心理学带走和捆绑。心理学只是我们所使用的一种工具,是要为我们所用,绝不能够反过来我们被心理学捆绑和束缚起来。其实心理学也是在上帝的创造或者说创造律里面的,因此我们完全能够很好的把心理学跟信仰整合起来。
然后,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很多的东西。心理学就像是一个放大镜、望远镜一样,在“看”或者说发现问题方面心理学确实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心理学的局限或者说弊端是常常不能够找到问题真正的源头,因为今天这个时代世俗的心理学是无神论的,而在无神论里面很多问题都找不到真正的根源。但是我们是信仰的人,我们其实是知道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的。因此,在文牧师看来,信仰和心理学在实际心理介入的过程当中并不冲突,一个更多地是帮助我们“看”,一个是帮助我们发现根源然后解决问题。在心理介入的过程当中,通过心理学工具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现象和问题,然后在这里需要及时喊停,接下来要做的那就是把人和问题都带到上帝面前,而这却是无神论的心理学无法也不可能触及的领域。
教会领袖、牧者、同工群体需要普及心理学常识
现在出现心理方面问题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哪怕对于基督徒群体来说也是如此,常见的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狂躁症、阿兹海默症等等。文牧师说,其实并不是说现在的人们心理疾病突然变多了,以前其实也不少。但是遗憾的是以前因为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并不会把很多心理方面的疾病当作心理疾病来处理,只会觉得这个人怎么忘性那么大?那个人的情商怎么那么低?还有这个人的性格怎么这么不稳定?那个人的想法怎么那么消极?
可是与当下许多基督徒患有心理方面疾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绝大多数教会牧者、同工别说精通心理学了,不少人甚至干脆对心理学完全不了解。而因为缺乏了解,他们也就不知道应当如何正确看待甚至使用心理学。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信徒出了问题的话,教会牧者、同工要么反对和排斥心理学,认为信徒的问题完全是信仰、属灵的问题,因此不让信徒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要么对于心理学“全盘接纳”,强烈建议信徒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把信徒完全放给了世界。这部分的牧者、同工的心理是什么呢?“我们又不懂心理学,现在信徒出现了心理方面的状况,那就让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他吧,可不能耽误了。”这部分牧者、同工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因此对心理学相当有“信心”。
文牧师认为,所有中国教会的牧者、同工尤其是领袖都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这样的话,当教会中有人出现疑似心理方面状况的时候,他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反应。他们并不需要精通心理学,只需要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就可以。他们可以根据这些心理学常识判断信徒的状况要怎么处理——是去寻求专业的心理介入还是只是简单的情绪问题、适当疏导一下就可以了。在享受心理学这个工具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又能够避免相应的弊端。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